台灣人的平埔成分有多少?

重修大人廟捐題碑記中隱藏的信息
 

大人廟在歸仁大廟村,現名保西代天府,是明鄭時代就已經建立的廟宇。道光二十九年(西元1894,甲午戰爭之年,日本於隔年入台) 重建時,為紀念捐銀的信徒,特立有重修大人廟捐題碑記()()兩個石碑。

 

重修大人廟捐題碑記_甲.jpg

重修大人廟捐題碑記(甲) 紅圈是名字結尾出現「老」字。

 

重修大人廟捐題碑記_乙.jpg

重修大人廟捐題碑記(乙) 碑文文字檔如下表。

 

重修大人廟捐題碑記(乙) 碑文文字檔

重修大人廟捐題碑記(乙) 碑文文字檔
(資料來源: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://tm.ncl.edu.tw/)
郡內職員詹廷貴捐艮四十元、郡內職員許高瑞捐艮四十元、嘉義縣職員劉恩勳捐艮四十元、蔦松?四角頭捐艮四十元、知母義吳合興捐艮三十元、?埔寮李來受捐艮三十元,歸仁武生林廷祿捐艮二十元、仁和劉春齊捐艮二十元、仁和黃致發捐艮二十元。郡內許高昌捐艮十六元、歸仁吳拔元捐艮十六元,郡內協泰號捐艮十四元,郡內張啟賢捐艮十二元,保東後寮仔四角頭捐艮十大元、南河石鼎美捐艮十大元、德北許元茂捐艮十大元、長興李福建捐艮十大元、永康黃進誠捐艮十大元、郡內吳學修捐艮十大元、保東許著捐艮十大元、郡內鄭德利捐艮十大元、郡內鄭媽喜捐艮十大元、永康王振家、永康張齊,以上各捐艮八元。郡內董崇智、郡內職員顏□□、歸仁林鳳池、廣儲陳?、郡內吳尚先、郡內郭採香、郡內張立興、長興許長,以上各捐艮六元。 郡內錦成號、郡內阮日新、郡內信女王顏芹、郡內許世祿、郡內方崑利、郡內許文□、郡內陶益老、郡內朱萬裕、郡內吳□□、長興□□□、宮後黃謙記、新豐方克廷、長興黃課館、新港□□宗、仁德梁招、長興楊草、郡內蔡媽義、郡內林萬合、廣儲陳茂、歸仁吳添、崇德洪真、保東徐啟明、郡內王寶順,以上捐艮四元。郡內魏珍山、郡內魏榮興、保東林榮、保東陳成、仁東黃東海、歸仁林正□、郡內陳□□、陳興許□□、本里郭讚、鄭綽、楊求觀、康篇、蕭志賢、林知母、張安、蘇茂、林璉、陳□、蔡知、林和尚、郭楚、郭□□、陳□□、劉等、王□、許□、王□、陳沙、黃天來、王□、鄭□、呂□、鄭□,以上各捐艮三元。鄭通、甘時、鄭享,以上各捐艮三元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 道光己酉年陽月 日,郡內總理鹽運使司運同加一級吳春祿、□□□□□、□□□□□、□□□□□、□□□□□、□□□、□□□、□□□、□□□、□□、陳□□、□□、劉□、□□、捐首□發利、郭□茂、柯福、林振、林文滔、黃□、丁□、□□□、□□、王淵泉、□其良、□□、□□□、劉喜郡、鄭□益、蔡□、張□□、陳□、爐主許其□、洪寧、鄭江、林□、王□、陳□、蔡茂、李□仝立。

 

石碑中大部分是歸仁境內的信徒的人名,其中有一個奇特的現像: 超過 2/3的信徒名字最後一個字是「老」。乙碑有拓文如以下附註,甲碑屬國家圖書館,雖然有些很難辨認,但下圖中依然可以看出許多「老」字。「老」是代表甚麼特殊的意義?「老」應該是平埔族改漢姓之後,把族名保留在姓名的最後一個字。

這個
「老」族出現在台南府城、歸仁、關廟、和府城往南一帶,很符合傳聞所說,荷蘭人為要建造赤崁樓,把赤崁當地的住民遷到歸仁一帶。目前我可以確認的有歸仁的「老」族、和府城附近人數更多、分佈更廣的「觀」族。

在關廟盧姓族譜中,我也曾收集到一個完整改漢姓的家譜 (約在1800 )
平埔人士改了漢姓到了第四代之後,就不會再保留族名,家族的名字中就完全失去了平埔的信息了,和一般漢人無異。所以碑文中這些「老」族,應該都是初改漢姓的第一代或第二代。

這印證了我們的臆測: 19世紀之前,除了府城之外,鄉下的漢人人數很少,大部分還是平埔族,如1894甲午戰爭之年,在歸仁地區 (離府城距離僅10公里)還有許多的平埔族,更遑論偏遠的地方。這些平埔族從18世紀初 (康熙和乾隆時代)就很快速地改換漢姓。一旦改了漢姓,到了第四代,家族、生活與文化就完全漢化了。

 









 

arrow
arrow

    Tou-Kou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